北京人口数量把控体系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
本篇文章目录导航:
【题目】北京地区人口控制机制探析
【第一章】北京人口基数调节研究绪论
【第二章】人口调控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
【第三章】北京市人口现状与问题
【第四章】北京市人口预测与资源承载力预测分析
【第五章】北京市人口增长调控经验借鉴
【第六章】北京市人口调控的对策分析
【结论/参考文献】北京人口数量把控体系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
7 结论
本文主要研究了北京市近几年来的人口变化情况,对未来北京市的人口规模进行了预测,提出了北京市人口调控的政策建议,具体而言,文章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:
(1)北京市人口规模呈现出缓慢增长趋势。近年来,北京市人口规模进一步增长,但是增长的趋势有所放缓,外来人口继续增加,人口总量持续增加。
(2)北京市人口问题较为严重。人口总量较大,由于人口的基数较大,即使在低速增长的情况之下,也会使得北京市人口的增长数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。北京市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有限,日益增长的人口,使得城市的资源承载力下降。
(3)预测了北京市未来人口的机械增长趋势。通过灰色预测模型,以及回归分析模型,得出北京市未来人口将会呈现出进一步增长的趋势,北京市 2020 年常住人口将会超过 2400 万人,到 2028 年北京市人口将会将近 3000 万人左右,人口压力持续增大。通过对北京市资源的承载力的预测,发现北京市 2020 年北京市人口承载力难以容纳如此大规模的人口增长,迫切需要加强对北京市人口的趋势调控。
(4)提出了北京市人口调控的政策建议。需要进一步调控总量,优化人居环境,保护生态,严格对外来人员的管理,提升人口的素质。
参考文献:
[1]JFlahertyRBBrown.AMultilevelSystemicModelofCommunityAttachment:AssessingtheRelativeImportanceoftheCommunityandIndividualLevels[J].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,2010.
[2]TowardsaCommonApproachtoThinkingaboutandMeasuringSocialInclusion ,RoeherInstitute,2011.
[3]JohnaMorrisJanowitz.CommunityAttachmentinMassSociety[J].AmericanSociologicalReview,2011(3).
[4]翟振武.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「J].人口研究,2011(5).
[5]翟振武,段成荣,毕秋灵.北京市流动人口的最新状况与分析[J].人口研究,2012(3).
[6]曹晖,朝阳区土地资源与经济发展、环境建设、人口规模调控战略研究[D].厦门大学,2008.
[7]冯晓英,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政策的回顾与反思—以北京市为例[J]。人口研究,2005(9).
[8]高建坤,适度人口问题研究综述[J].管理学刊.2010(2).
[9]洪娜,区域合理人口规模及人口调控研究—以江阴市为例[D].华东师范大学,2008.
[10]胡鞍钢,人口与发展:中国人口经济问题的系统研究[M].杭州:浙江人民出版社,2012.
[11]景跃军,陈英姿.关于资源承载力的研究综述及思考[J].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,2006(4).
[12]罗源昆,王大伟,刘洁,苏扬.大城市的人口只能主要靠行政手段调控吗?—基于区域人口承载力研究[J].人口与经济,2013(l).
[13]张惟英.拉美过度城市化的教训与北京市人口调控[J].人口研究,2012(4).
[14]潘竟虎,董晓峰,魏延强等.兰州市中心城区适度人口测算分析[J].西北人口,2012(3).
[15]丁金宏.论城市爆炸与人口调控[J].前进论坛,2011(2)..
[16]王小鲁,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[J].经济研究,2010(10).
[17]肖周燕、苏杨,人口承载力视野的政策应用与调控区间[J].改革,2010(11).
[18]叶健夫,彭启鹏等,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人口与经济发展问题研究[J].南方人口,2002,17(4).
[19]原新,可持续适度人口的理论构想[J].人口与经济,2012(4).
[20]张丹,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城市适度人口规模研究—以成都市为例[D].西南交通大学,2011.
[21]张蕾,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城市适度人口容量的经济学研究[D].东北师范大学,2007.
[22]钟庆才、姚从容,人口科学新编,汕头,汕头大学出版社,2008.11
[23]田雪原,21 世纪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,北京市,社会文献出版社,2012.12.
[24]黄润龙、段成荣、丁金宏,特大城市如何调控人口规模北京市,人口研究 2011.
[25]宋平.面向世界城市优化人口结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[J].人口与计划生育,2011(5).
[26]马壕通.人口控制辨析论[M].北京市:科学出版社,2011.
[27]吴瑞君.上海大都市圈人口发展战略研究[D].2005 年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.
[28]姜涛.人口-资源-环境-经济系统分析模型体系[J].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,2012(12).
[29]王桂新.上海人口迁移与世界城市建设研究,兼析日本的经验[J].中国人口科学,2009(5).
[30]冯晓英.城市人口规模调控政策的回顾与反思一一以北京市为例[J].人口研究,2005(9).
[31]董银兰,周艳华,解鸿泉.人口学概论[M].科学出版社,2013.
[32]王秀银等.人口控制比较研究[J].北京市:中国统计出版社,2012.
[33]马芒.中国人口控制社会化的决策选择[J].南方人口,2014(1).
[34]毛锋,邹积颖.论中国的人口控制与可持续发展[J].北京市大学学报,2011(5).
[35]李丽辉.关于调整现行人口控制政策的若干建议[J].商业时代,2005(29).
[36]郑怡林,陆铭.大城市更不环保吗?——基于规模效应与同群效应的分析[J].复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8,60(01):133-144.
[37]邹一南.最优城市规模与特大城市户籍管制的自增强机制[J].中国人口·资源与环境,2017,27(11):52-60.
[38]邓杰.改革开放以来一线大城市的规模问题研究——以上海为例的讨论[J].上海党史与党建,2017(11):26-29.
[39]马晓娜.教育公平与人口规模控制的博弈——新形势下超大城市“异地高考”实施的困境探析[J].上海教育科研,2017(08):5-8+74.
[40]郭矜.财政供养人口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[J].辽宁经济,2017(07):46-47.
[41]李汉飞,罗苑龙.总规与控规人口规模预测冲突及缓冲对策研究——以佛山市南海区东部片区为例[J].城市规划,2017,41(07):49-53.
[42]项本武,张亚丽.基于环境友好视角的中国最优城市规模研究——来自DMSP/OLS 夜 间 灯 光 数 据 的 经 验 证 据 [J].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学 报 ( 社 会 科 学版),2017,17(03):74-84.
[43]陈庆懋.养老社区规模控制研究[J].福建建筑,2017(05):48-51.
[44]秦玉友.中国城镇教育扩容压力传递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[J].教育研究,2017,38(01):30-38.
[45]江胜名.市场化进程中财政供养人口规模与地方政府努力水平[J].经济社会体制比较,2016(06):155-164+179.
- 上一篇:国内艺人经纪管理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
- 下一篇:没有了
最近相关
- [民族史志] 近代河北省会的变迁探究
- [航天工程] 浅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产学研运行模式
- [计算机软件] 计算机软件安全问题分析
- [医学] 用罗哌卡因与曲马多对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硬膜外镇痛
- [水利工程] 浅谈水电站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
- [史学理论] 浅析人类社会系统的跳跃转型
- [计算机软件] 情境体验教学法在计算机图像处理教学中的应用的探究
- [材料科学] 浅谈食品中铅含量检测方法的改进探讨
- [诉讼法] 分析如何有效提高公证书的证明力
- [公共管理] 浅析公共图书馆服务接触中读者管理策略
- [机械工业] 关于机器人项目应用于中职机械基础教学的探索
- [哲学] 浅谈罗素的哲学观与《西方哲学史》
最新更新
热门推荐
- [理工论文]水利工程混凝土骨料碱活性检测方法与对策
- 这是一篇关于水利工程混凝土骨料碱活性检测方法与对策的文章,解碱一骨料反应的机理,充分认识碱-骨料反应的危害,从而在...[全文]
- [人文社科]《哀希腊》中译者胡适的惯习探究
- 这是一篇关于《哀希腊》中译者胡适的惯习探究的文章,对读者而言,译者惯习能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译文,体现出文学作品的兼容...[全文]
- [人文社科]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成绩的有效办法
- 这是一篇关于提高农村初中生英语成绩的有效办法的文章,农村英语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且艰难的工作,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...[全文]
- [理工论文]坝底水浮力与重力坝状态的关系研究
- 这是一篇关于坝底水浮力与重力坝状态的关系研究的文章,坝底水浮力对重力坝稳定性影响颇大。本文通过对水浮力、重力坝...[全文]
- [其他论文]互联网+下我国体育消费现状与提升策略
- 这是一篇关于互联网+下我国体育消费现状与提升策略的文章,在“互联网+”时代背景下,我国应从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,打造智...[全文]
- [经济管理]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策略
- 这是一篇关于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创新策略的文章,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,不断创新现有的经济管理方式,在促进其发展...[全文]